图为中铁二十局安哥拉国际公司莫希科事业部的外籍员工领取食物。
李京华摄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中秋节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0名中铁二十局员工肩并肩,手举五星红旗,在整齐豪迈的歌声中,踏上了前往蒙古国施工一线的征程。
继埃及、乌兹别克斯坦的中方员工顺利返回海外工作岗位后,目前,中铁二十局在蒙古国的4个在建项目员工也分批次踏上了海外征程。
今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恰巧在同一天,对于中铁二十局分布在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海外员工来说,虽然没有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虽然未能与家人一起赏月、欢庆国庆,但是他们顶着压力,坚守岗位、矢志奉献,无怨无悔。
病毒阻断了航线,但切不断中铁二十局对海外员工及其亲属的关爱与温情。疫情发生至今,该集团调动一切资源,想尽一切办法,将对海外员工和亲属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让员工安心、让亲属放心,由此汇聚起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 携手同心
团聚是最美好的期待
“亲爱的老师,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到了,给您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期待我们再次相聚在安哥拉。”10月1日,中秋节一大早,中铁二十局安哥拉国际公司办公室主任柳志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祝福短信。
受疫情影响,春节前早早回国探亲的柳志一直未能赶赴安哥拉。虽已分别了7个月,但非洲朋友们的关心没有丝毫减少。
在安哥拉工作期间,凭着书法特长,柳志被内图大学孔子学院聘为书法老师。一年多来,当地大学生迪迪成了柳志的得意门生,俩人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火锅底料、茶叶、风油精、花露水……虽然春节后一直滞留西安,不能及时赶赴岗位,但是作为中铁二十局安哥拉国际公司党委书记的张宝林,心中时刻牵挂着在安哥拉的200多名同事。
国庆假期刚过,张宝林得知飞往安哥拉的航班即将复飞,激动不已。他马上着手为安哥拉的同事们采购所需的各类物资。“很快我们就要团聚在安哥拉了!”张宝林把这个消息发到工作群后,眼睛湿润了。
■ 物资保障
为抗击疫情提供坚强保证
一块再普通不过的月饼,对于中铁二十局秘鲁安第斯国家公路项目部的员工来说弥足珍贵。受当地疫情影响,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项目部取消了原计划的联欢会,组织大家小范围收看央视的中秋联欢晚会直播和篮球比赛。
自3月秘鲁疫情暴发后,面积不足12平方米的臭氧杀菌室,成了项目部驻地大院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受疫情影响,项目部55名员工所需的生活物资由办公室提前电话预订,再由供应商送到臭氧消毒室内。关闭门窗、启动消毒设备,经过15分钟的杀菌处理后,工作人员还要对所有物品再进行一次酒精消毒。
“没有特殊情况,所有人都不能外出。”负责生活物资采购的办公室负责人蔺文杰说,在秘鲁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后,他们就提前储备了3万只口罩、45桶酒精、100多袋大米和100多桶食用油,这些存货足够大家使用大半年。
在岗员工人数达200多名的安哥拉国际公司,疫情期间扩大了职工菜园的耕种面积,以“自种、自收、自给、自足”的方式,让员工的“菜篮子”不见底。
莫桑比克公司负责管理的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建立了一个集蔬菜种植、家畜养殖于一体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可以满足近200人的生活所需。近日,他们还将一部分大米、玉米粉分发给了当地员工及劳务人员。
■ 平安呵护
将员工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莫依!”“莫依……”
晚饭过后,莫依的父母和同事们围在她身边,你一声、我一声地逗乐了还在襁褓中的小婴儿。10月9日,出生在莫桑比克马普托南非医院里的小莫依满月了。
莫依的母亲张婕是中铁二十局莫桑比克公司葡萄牙语翻译。去年11月,得知自己成为一名“孕妈妈”后,张婕和丈夫决定春节过后回国待产,可疫情让他们的想法落了空。距离预产期越来越近,万般无奈的夫妻俩做好在非洲生产的准备。
调换到更安静舒适的宿舍、食堂推出专属孕妇营养餐、安排专职中方司机陪同例行检查、组织陕西籍员工制作酸汤臊子面……待产期间,莫桑比克公司细致入微的关爱举措,让张婕和丈夫坚信,企业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和张婕同在莫桑比克公司工作的丈夫王新建给孩子取名“莫依”。莫,代表莫桑比克;依,意为在疫情期间平安诞生,与父母相依为命。